直播看高考
法制晚報訊(記者趙穎彥王思思實習記者楊雪)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,昨天也即高考首日,《法制晚報》記者兵分六路,從考生、傢長、1977年考生以及解題專傢四個視角進行瞭一組直播,觀看人數達到108萬。
其中,四路記者來到瞭考場外,對考生入場的情況進行直播,同時采訪送考、助威的人群;另一路記者對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考生進行專訪,通過“過來人”的視角瞭解高考的意義;最後一路記者則預約瞭專傢,在拿到作文題目後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直播解讀,實現瞭關註高考的人們“先睹為快”的願望。(法制晚報微信公眾號:fzwb_52165216)
七點“就位”腦力加體力考場外“拼搶”新聞
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,昨天上午,《法制晚報》派出四路記者,前往人大附中、101中學、中關村中學、日壇中學探訪考場外圍情況,同時還有兩路記者分別與1977年高考生以及解題專傢對話,進行瞭長達270分鐘的不間斷直播。
雖然第一場考試上午9點才開始,但是出鏡記者們早上7點就在各個學校外“就位”,等待考生的到來。
隨著開考時間的不斷臨近,傢長、考生、相關服務人員在考場周圍越聚越多,這也正是直播最“焦灼”的時段,出鏡記者既要在現場隨機進行采訪,還要準備好自己的主播詞,“燒腦”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體力。
昨天,記者一直在現場拼搶著最鮮活的新聞。人大附中考點門口,記者采訪到專門趕到現場為考生助威的人大附中校友,並跟傢長一起回憶瞭他們“老一輩”當年的高考作文題,有一位傢長還記得自己1990年高考時,作文題目是“帶刺的玫瑰”。
在101中學、中關村中學,記者們發現瞭特殊考生;而在日壇中學考點,眼尖的記者發現瞭多年為高考生提供志願服務的老爺爺,做瞭人物專訪。(法制晚報微信公眾號:fzwb_52165216)
訪“老前輩”1977年高考改變命運窮孩子當上校長
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,本次直播也特地邀請瞭一位1977年的考生——荊躍,回憶40年前的高考趣事。荊躍說,當時傢裡比較窮,高考時所報志願全部都是師范類,但是高考真正改變瞭他的命運。
荊躍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政法系,畢業後他留校擔任講師,並且曾任青年教育研究所現代青年研究室主任。在80年代末,他擔任香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培訓中心主任,90年代初創辦並領導瞭深圳的九傢智庫企業。
1995年,荊躍回到北京,創立瞭北京盛基藝術學校,並且擔任校長,同時還創辦瞭北京隆恩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、盛基藝術團。從2008年9月開始,荊躍組織和領導資助藏區近80名孤貧兒童在北京靜電排油煙機免費讀中專的工作,2013年盛基藝術學校徹底變成瞭一所純公益學校。
從大學畢業開始,荊躍就一直在為教育事業默默的付出,他是第一批恢復高考的受益者,他也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說法,從窮苦人傢的孩子,到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,甚至培養出很多去國外演出的優秀學生。
荊躍告訴記者:“我們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切,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。”
對話專傢預約“內行人”出鏡第一時間解讀靜電除油煙機價格作文
高考首日的首場考試就是語文,而作文題目又可謂是“重中靜電抽油煙機之重”,每年的作文不僅可以體現時代特色還能體現出地域色彩。不過,這作文字面下的“意思”,需得找內行人才能看出門道。
往年,新聞報道中對於作文題目的解析都需要強有力的“外援”來支持。但是,全媒體報道的環境下,專傢僅僅在報紙上“發聲”已經無法滿足即時性的需求。
“作文題目一出來就馬上找專傢進行解讀,並讓大傢能在第一時間看到解讀內容”,有瞭這樣的想法,記者們盡瞭一切努力完成它。6月6日下午,記者與精華學校、學而思網校的專傢“預約”進行直播,專傢們爽快地答應瞭出鏡要求。
昨天上午,記者來到精華學校,見到瞭語文教研組組長張智欽老師。11點30分,當前方記者發回微作文與作文的準確題目之後,張智欽“醞釀”片刻便理清瞭思路,侃侃而談,為觀看直播的觀眾解讀作文題目背後的“精妙”。(法制晚報微信公眾號:fzwb_52165216)
張智欽表示,微作文題目的特點是融入瞭經典閱讀的考查,而大作文的兩道題目讓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,其中“紐帶”可以從小處著手寫身邊人與人之間的聯結,也可以寫“一帶一路”這種大的主題:“共和國,我為你拍照”則是引導考生關註個人在祖國建設發展中的作用。
文/記者趙穎彥王思思實習記者楊雪
SourcePh" >
9075C54FF56B41C3
留言列表